Fl. Cochinch. 1:301. 1970.
灌木,高1-2m。小枝圆柱形或微具4棱,幼时密被短柔毛,以后毛渐变疏至近无毛,常带紫色。叶柄长1.5-5cm,无毛或被微柔毛;叶形变异较大,叶片椭圆形、倒卵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,长6-25cm,宽2-10cm,基部楔形,边缘有疏锯齿,先端渐尖,两面均呈狭紫色,无毛或下面疏被柔毛,侧脉每边8-10条。聚伞圆锥花序顶生,长和直径均5-20cm;花序梗、花序轴、花梗和花萼均密被短柔毛;花梗长3-5mm;花淡蓝色,盛开时直径约8mm;被丝托倒圆锥状,长2.5-3mm;萼片4-6,阔三角形,长约1mm,先端急尖;花瓣4-6,窄长圆形,长约5mm,稍肉质;雄蕊10-20枚,花丝略扁,花药椭圆体形;子房下位,花柱4-6,上半部扩大呈棒状,柱头长椭圆状卵形。浆果近陀螺形,成熟时蓝色,干时变黑色,直径3-7mm。花期:2-4月。果期:5-8月。
产地:七娘山(张寿州等 011241)、南澳、大鹏、排牙山(王国栋等 7041)、笔架山、田心山、盐田、梅沙尖、梧桐山(王定跃等 1099)。生于阴湿林下,海拔50-700m。
分布: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和陕西。日本、印度、越南、缅甸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。